KozuFootball
12 supporters
西班牙—長期且絕對的控制權,能否抵擋瞬間的傑出?

西班牙—長期且絕對的控制權,能否抵擋瞬間的傑出?

Oct 31, 2022

以9月底國家聯賽:9/24 西班牙1-2瑞士、9/27 葡萄牙0-1西班牙,兩場比賽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下圖為其先發陣容。西班牙在9月底的兩場比賽做出大量輪換,加上Aymeric Laporte、Dani Olmo等人因傷缺席,最終在世界盃出戰的先發陣容不好預測。

不論最終先發主力陣容為何,主帥Luis Enrique期望打造的體系基礎並不會因為人員調動而輕易改變。從歐國盃「偏好巴薩、遺棄皇馬」的質疑聲中,可以推敲出Enrique並不會以名氣、實力做為徵召的主要考量點,更多的會考慮球員的相性是否與他的體系互相吻合。

另一個線索,為何是巴薩?不是因為那是Enrique獲得成就的前東家,而是因為Enrique想要延續西班牙注重傳控的傳統風格。近兩場比賽控球率分別為74.6%、67.6%,呈現出非常極端的數字,並沒有讓他失望。事實上,早在歐國盃遇上最終冠軍義大利,同樣喜歡主導球權且實力堅強的對手,西班牙仍然在該場比賽搶佔絕大多數的控球權,堅持著自己想要執行的比賽計畫。

西班牙憑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配套措施幫助他們搶佔如此極端的控球率?

無懼高位逼搶的後場傳控

中後場快速短傳配合,玩rondo的能力絕對是傳控球隊必備的條件。(西班牙vs.葡萄牙,17:33)Torres轉身騙過C羅,分球給Gaya。Gaya故意原地不動,吸引防守包夾之後才回傳給Torres。Torres→Gaya→Torres→Rodri→Guillamon,在門前的來回傳導,從葡萄牙的包圍網中突圍。整段過程可能會讓不習慣傳控的球迷看得心驚膽戰,他們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到底為了什麼?為了打亂葡萄牙的防守陣型,並讓Carvajal掌握如此寬闊的空間發起快攻。

當然,情況並不總是這麼順利,絕大多數的高位逼搶,在幾秒內沒有成功回收球權的話,防守端便會摸摸鼻子回歸防守陣型,乖乖讓西班牙後衛在後場持球。這種狀況正如西班牙的意,他們就是想要一球在腳主導戰局。

高壓逼搶引誘對手長傳

為了盡快的回收球權,西班牙將逼搶的能量拉高,彷彿像是催促著對手趕快傳球、趕快結束他們的進攻回合一般。一致性的逼搶系列串聯,可以有效的封阻對手所有的短傳路線,強迫對手傳出成功率較低的長傳。

情境一:在前場組織進攻發生球權轉換時,全員立刻轉攻為守,實施就地反搶。積極面,可以迅速回收球權,繼續在前場壓制圍攻;消極面,可以延緩對手想要快速反擊的節奏。情境二:對手在後場持球時,實施高位逼搶,引誘對手選擇長傳。

西班牙持球時不畏懼對手的高壓逼搶,執著在後場傳控嘗試穩定球權;無球時選擇自己實施高壓逼搶,試著破壞對手穩定控制球權的可能。如果雙方比賽計畫相仿的話,那麼就是在比拚進攻方後場傳控的穩定性、以及防守方高壓逼搶的完整性了。

警告:風險自負,半吊子的想法可是會被西班牙高壓逼搶懲罰的。(西班牙vs.葡萄牙,7:26)Cancelo無視包夾,執意要向內帶球,可能是想要找球場另一側掌握大量空檔的隊友。這樣的路線雖然危險,但這是他在曼城如家常便飯般的傳球。然而,沒有玩火習慣的Neves沒能心領神會,坑了隊友一波。傳球路線打到Neves身上,落到西班牙球員腳下。Sarabia完成一次禁區內的威脅射門。

高流動性

控球率把握住了,西班牙比賽計畫的下一步—傳控組織。後場持球的環節,4-3-3的陣型整整齊齊,並沒有太多內縮邊衛、不對稱站位之類的花招。不過,場上的10名球員並不會死死的站在自己的位置,有人因緣際會地出現在球場其他位置時,隊友能夠很乾脆地幫忙補位,實現positional play的基本概念。(西班牙vs.瑞士,2:21)早前的配合集中在右側,Alba在左側邊路出現空檔而選擇插上。Sarabia見狀便往內路靠,讓出空間的同時伸手示意Torres,提示他Alba這個傳球選項。Pedri則是補上Alba原本應該在的位置,協助後場傳控。

雖然Alba沒抓準時機,Torres來不及長傳突破,最終選擇安全的找Pedri,看似沒有太大用意,但在這一連串大風吹般的流動換位之後,Shaqiri猶豫該對Alba遮線還是盯防Pedri時,讓後者掌握空檔,爭取到將近兩秒鐘無人干擾的持球時間。(西班牙vs.瑞士,15:30)後場傳控卡關,Pedri會刻意回撤吸引Shaqiri,為Alba創造出空檔。該次攻勢,Alba拿到球之後,傳出一次品質不差的高吊長傳。

不限於巴薩隊友默契連線,西班牙其他球員一樣有類似的輪轉出現。這兩場比賽中,對陣瑞士的射門次數(8)比對陣葡萄牙(10)更少,但觀感上(至少我本人的主觀感受)對陣瑞士時似乎更有活力一些,出現差別的關鍵在於中場插上的能力,Pedri、Gavi相較Koke、Soler會有更多往前挑戰後防線的跑動,再搭配Asensio作為偽9號,頻繁回撤的習慣,Pedri、Gavi兩人除了往後能夠在邊路自由流動,往前也能夠與Asensio自由流動換位。

Third-man run

透過Asensio回撤吸引盯防,西班牙逐漸找到了突破的主要進攻路線。(西班牙vs.瑞士,9:53)Asensio回撤帶走盯防Elvedi,Pedri搶佔瑞士後防線遺留的空間插上。Asensio以Busquets作為支點,完成一次third-man run。Xhaka的極限滑鏟破壞攻勢。(西班牙vs.瑞士,46:52)Asensio回撤帶走盯防Elvedi,Gavi搶佔瑞士後防線遺留的空間插上。Asensio以Busquets作為支點,完成一次third-man run。Gavi已經甩開防守,但Sommer及時出擊解圍。

雖然兩次完整連線,最終都沒有收到實際的成果,但這樣的串聯已經讓以防守穩健著稱的瑞士守得有些極限,證明這條進攻路線的威脅性夠強。若是防守判斷稍有遲疑,盯防或出球的球員慢了半拍,或是西班牙球員的傳球更精準、更到位的話,third-man run之後很有可能直接創造出一次單刀。

然而,這是西班牙遇上低位防守、鐵桶陣的時候難以發掘的空間,他們還有其他有效的進攻路線嗎?

強弱側轉移

在球場左右其中一側,透過多人堆疊配合吸引對方防守陣型橫移,接著透過長傳快速換邊,讓另一側的隊友掌握大量空檔發起進攻,類似籃球isolation的概念。對付防守寬度不夠,尤其是四後衛體系的隊伍尤其有效。

很巧的是,西班牙兩場比賽兩顆進球,都是利用強弱側轉移的形式出現的攻勢。(西班牙vs.瑞士,54:14)Asensio回撤持球、Gavi插上,但這次Xhaka早已補進後防線,上一段玩的換位招式在這波攻勢派不上用場。於是,Asensio選擇轉身盤帶自行突破。成功擺脫盯防之後,瑞士防線正式進入緊急狀態。此時Sarabia往右前方跑動帶走盯防,進一步加大強弱側的差異,Alba前方的空檔已經清晰可見。紅底標記的球員是當時在後防線上的四人,被Asensio的個人能力突破,孤注一擲的包夾失利後支離破碎。Alba在寬闊的空檔中起腳進球。他甚至沒有把球停好,卻還是有餘裕完成射門。

對陣葡萄牙的進球相對沒有那麼極端,但一樣是對手邊衛身後的球員成功接應。(西班牙vs.葡萄牙,87:28)Carvajal傳中找遠點Williams。Cancelo已經來不及阻止Williams傳球,Costa也沒能破壞傳球路線,Morata插上,在門前一公尺處完成tap in。

這顆進球可以檢討葡萄牙的地方很多,Dias為何早前突然犯病遠離Morata(大概是突然看到隊友位置,想要向前做越位陷阱)?Leao的盯防是否過度隨興,怎麼Carvajal一個小變向就讓他擠出傳中的空間?有沒有後腰或是邊鋒能夠提醒Cancelo,或是動身協防他身後的威脅球員?比起稱讚西班牙的強大,這顆進球的主因似乎更偏向葡萄牙防守瑕疵。

不過,西班牙的傳控就是在追求這個瞬間。雖然西班牙陣中沒有能夠以一己之力將威脅無中生有的巨星球員,但極端的控球權不斷敲著對手大門,使得對手必須承受極大的防守壓力,全場90分鐘稍有不慎,西班牙就有辦法製造出Alba、Morata如此舒適的起腳空檔。

瑞士後腰強大的補防意識成功保護後防線,一度讓西班牙進攻端陷入苦戰,但Asensio的盤帶突破瞬間使後防線支離破碎;葡萄牙在自家半場的高壓逼搶,使西班牙球員處理球的容錯率極低,一度讓西班牙連推進攻勢都出現卡頓感,但Carvajal的傳中瞬間讓Morata取得門前必進的射門機會。

懶人包總結西班牙的進攻模式:「你沒辦法堅持90分鐘毫不失誤,就等著讓我創造出絕佳的進球機會吧!什麼,你可以堅持整場?算你狠,那我真的沒招了......」

邊衛人員配置

既然提到Alba的進球,那麼可以岔開話題聊一下西班牙邊衛的人員配置。Alba、Azpilicueta、Gaya、Carvajal,兩場四人先發邊衛之中,Alba插上幅度最大、Azpilicueta最小,因此在對陣瑞士的比賽中,左右兩邊的組織模式並不是這麼對稱。

不過,這並不代表Azpilicueta進攻端都沒有貢獻,事實上恰好相反。對陣瑞士的比賽中,西班牙35%攻勢由左路發起、43%由右路發起,右路明顯較多,而這點正是為了營造強弱側差異所出現的現象。(對陣葡萄牙較為平均,左右路分別佔35%、36%)

自己射門也好、在左翼執行傳中也好,Alba的特點就是不斷做overlap的跑動,為球隊前場提供進攻寬度。(西班牙vs.瑞士,7:38)西班牙一次中場搶斷後反擊,Alba從這樣的位置...6秒之後跑到這個位置。可惜Sarabia的傳球不夠到位,連帶導致Alba受到防守影響,後續傳中品質不理想。

另一側的Azpilicueta則鮮少做出overlap或underlap的跑位。(西班牙vs.瑞士,48:01)Torres即將面對雙人包夾,Azpilicueta還是沒有overlap的想法。該次攻勢,Torres利用盤帶自己擠出傳中空間。

Azpilicueta絕不是在偷懶,在外圍待命,可以為了接應隊友的回傳,重新傳導。也可以作為墊背防守,在球權轉換時第一時間就地反搶,迅速回收球權。比較全場觸球次數,Alba 101次、Azpilicueta 113次,都有很高的參與程度。兩人的差別並不是「有沒有參與進攻」,而是「進攻的角色有所不同」,Alba較多傳中、射門這些深入敵營的直接貢獻,Azpilicueta則是在外圍負責輸送、傳導,帶動節奏的幕後任務。

主觀預測一下可能的先發邊衛,左路Alba插上提供進攻寬度是西班牙陣中最強烈的球員,很難被擠出主力陣容。右路或許沒有正確答案,甚至必須取決於對手的風格、與邊鋒搭配的相性而臨場選擇,喜歡從邊路出發,自己用腳下技術突破的邊鋒,可以搭配Azpilicueta在外圍扮演他的避風港;喜歡內切、內縮,更擅長分球組織進攻的邊鋒,可以搭配Carvajal較為靈活的跑動路線相互配合。

輸掉賭注之後

極端的傳控球隊總喜歡說:我拿著球就是最完美的防守方式。西班牙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有60%控球權,那麼整場比賽就只會有40%的時間需要防守,其中又有一大半會被西班牙的就地反搶、高壓逼搶迅速澆熄進攻氣焰。

然而,以高壓逼搶作為防守的主要方式,是一種賭注,萬一後衛上搶失利,很有可能導致失位的狀況發生。(西班牙vs.瑞士,61:52)瑞士後場長傳,Torres上搶並讓隊友爭取第二波球權,看似如往常一般的防守情境,卻因為Torres難得的失利而讓瑞士逮到快攻的機會。Simon驚險的將傳中球破壞,成功阻止瑞士攻門的機會。

另外,如文章一開始提到,西班牙為了鞏固球權,在後場玩火一般的傳控同樣存在風險。事實上不只是後場,只要在防線難以迅速反應,掉球後容易被對手快速出球的地方,都是對手能夠利用球權轉換的瞬間反擊的熱區。(西班牙vs.葡萄牙,46:27)Jota乾淨搶斷Carvajal。前傳找到C羅突破防線,禁區左側單刀起腳被門將Simon撲出。

(西班牙vs.葡萄牙,71:03)B費乾淨搶斷Pedri。B費→Jota→C羅。C羅沒有選擇第一時間起腳,被Gaya及時回防破壞。事實上,Gaya這邊回防慢了很大一拍,似乎有點掉線的感覺。關於西班牙防守掉線的問題,後面會再提到。

葡萄牙該場比賽的逼搶能量拉的頗高,算是給了西班牙球員很大的考驗,多數世界盃的隊伍恐怕無法給出這麼強勢的防守動作。不過,如果是要挑戰冠軍金盃為目標的話,群雄對決之時勢必會遇到同等、甚至更強的逼搶施壓,到時的西班牙能否避免在危險區域掉球,將會大大影響他們在淘汰賽的路上能走多遠。

防守掉線

西甲與英超相比,常會被認為是身體對抗程度較小的聯賽,這樣的特性可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西班牙國家隊。

在瑞士角球取得的兩顆進球中,身體對抗的確是影響之一(諷刺的是,被身材霸凌的反而是來自英超切爾西的Azpilicueta),但更多的問題來源,似乎是球員防守專注度不足、判斷瑕疵的問題。(西班牙vs.瑞士,20:30)最高大的Torres在小禁區前區域防守。Azpilicueta前一秒被Akanji撞開,來不及給予足夠的防守壓力。負責區域防守的Torres則是誤判落點,直接跑到Akanji身後「爭頂」。最後讓Akanji空檔頭槌破門,他甚至沒有頂到額頭甜蜜點,打到臉上了,卻還是有餘裕完成射門。(西班牙vs.瑞士,57:34)第二顆進球更令人無言以對。Akanji在近點接應,挑傳往門前送。西班牙有太多球員、太多時機可以阻止傳球路線,但沒有人能夠出腳解圍,最後讓Embolo混亂中完成tap in。(西班牙vs.葡萄牙,68:46)對陣葡萄牙也有一次類似的狀況。Torres、Gavi同時揮頭落空,不僅讓Carvalho在遠點接到球,還因為嘗試爭頂而無法及時上搶壓迫。好在後續隊友關鍵時刻救險阻止進球。

僅僅兩場的表現,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狀態不佳、或是巧合罷了,但西班牙在防守定位球的環節必須上緊發條。畢竟在防止對手反擊攻勢時,西班牙常常會主動以技術犯規的形式打斷節奏(對陣葡萄牙的比賽中便出現高達14次犯規),若是定位球反而變成對手追求的威脅來源的話,西班牙恐怕得不償失。

除了定位球,西班牙在運動戰中也有發生防守掉線的問題。(西班牙vs.瑞士,11:15)Busquets轉頭確認的動作,就跟巷子中竄出的台灣交通三寶一樣,轉頭只是作作樣子而已。Busquets明知隊友身旁有其他球員,卻沒有及時跟防Sow,讓他在禁區內接獲傳中,頭槌攻門。

雖然西班牙主導球權,必須防守的時間很少,但在這些時段中,似乎並沒有發揮出很穩健的防守表現。防守端的表現對西班牙進攻端至關重要,若是在比賽期間早早因為一些低級失誤、瑕疵陷入落後,那麼對手便能毫不掩飾地擺出大巴應戰。面對低位防守,西班牙的進攻端想要出現多顆進球的難度頗高。

長期控制vs瞬間傑出

過人的傳控體系,讓西班牙可以無視對手風格,強硬地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進行比賽、甚至主導比賽,這讓他們總是能成為更有機會率先取得領先的一方。

然而,不論是防守端的穩定性、進攻端的滲透力,再到僵局之下能夠跳出來接管比賽的巨星資質,這支西班牙的比賽控制力終究是差了過去的巴薩夢三隊、現今的曼城等知名極端傳控球隊一截。

再者,世界盃這種短期賽事,短暫的瞬間所發生的意外往往會被放大,甚至可能大過整場不曾撼動的優劣態勢(莫忘單敗淘汰的世界盃資格賽中,被北馬其頓扳倒的歐國盃衛冕軍義大利),西班牙這種極度著重控制權的風格,能否「沒有意外」的帶領他們奪得冠軍金盃?

只要「沒有意外」,他們高機率是掌握優勢的一方。但「沒有意外」是個難以滿足的前提。

西班牙長期且絕對的控制權,能否抵擋巴西、法國、阿根廷瞬間的傑出?

Enjoy this post?

Buy KozuFootball a coffee

More from KozuFoot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