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reaction
89 supporters
[鞋測] 初試 亞瑟士 Asics Metaspeed Edge+ 令人讚嘆的普 ...

[鞋測] 初試 亞瑟士 Asics Metaspeed Edge+ 令人讚嘆的普拉斯

Jul 19, 2022

品牌:Asics

鞋款:Metaspeed Edge Plus

尺寸:US 10/28cm

重量:單隻約211~214g

前掌:31mm

後跟:39mm

落差:8mm

絕對主觀之扁平足/低足弓推薦度(滿分5星):Asics Metapseed Edge Plus : 3.1顆星

以往我真的比較少覺得亞瑟士的跑鞋有給我看起來很帥氣的感覺,雖然這個範圍是比較偏個人的好惡,但我覺得這雙真的有中。雖然去年的版本就已經為Metaspeed Sky及Edge的設計語言做了清楚的定調。今年的版本也還是看的到那樣的影子。但不得不說,今年的Plus版本,不管是外型線條還是配色,我覺得又調整的更成熟更流線,個人覺得十分好看,而且辨識度非常的高。首發的主打色是深淺不一的綠色為主色調,交叉渲染,再加上前掌位置,斜切線條紋路,光用看的,就很有速度感。

手上這雙亞瑟士Asics Metaspeed Edge+,是由亞瑟士透過窗口提供給我測試使用,所有的內容及鞋測相關的心得,都是以我的角度,在沒有任何形式的贊助,或外界立場及商業合作或是分潤的前題下,由我測試完成。

先來講一下這雙鞋上腳後的整體穿整感受,穿起來其實蠻舒適的,不會覺得哪邊卡或是哪邊擠,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競速鞋穿起來比較不自在,感覺會需要去習慣或遷就它,但這雙我覺得跟一般我們會穿的日常訓練鞋的感受度及舒適度其實非常接近。

這雙目前看起來是沒有分男生或女生的版本,也沒沒有看到其它鞋楦的設定,但我穿起來,感覺它的鞋楦空間非常足夠,大概是我們一般會穿到的標準的2E楦的寬度。不會過寛也不會過窄。鞋面是工程網布,以它強韌觸感,我覺得應該是單絲網布,摸起來硬中帶一點軟,透氣度表現很不錯,穿著它跑步,可以確實感覺到風吹進到腳背。

鞋帶是兩側帶有防滑顆料處理的版本,印象中,好像是第一次在亞瑟士的鞋款上看到這個樣式的鞋帶。拉起來也確實很方便,不容易鬆掉,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更方便的繫好鞋帶。

鞋舌是分離式的薄片鞋舌,很軟也很服貼。鞋舌麂皮處理的表面有著很棒的防滑效果,讓鞋舌很聽話,不會亂跑。

腳踝及後跟的設定,是這雙鞋我蠻欣賞的地方。腳踝位置有著還不錯肉量的內襯材質,雖然不是很飽滿,但多少可以讓比較不習慣有些跑鞋是以超輕薄式方式設定腳踝位置的朋友,可以比較無痛的穿著使用。後跟的裡層也提供蠻有感的穩定用的軟塑料,不是了表心意的那種,是真的可以感覺到穩定效果的等級。

鞋重的部份,以我US10號,單隻的重量是211到214克,老實說,我覺得這個重量很不容易,因為這雙鞋在鞋面,腳踝及腳跟的設定都沒有太過輕量化設定,而且中底的肉量這麼厚,這一代的後跟直接做到世界田徑總會規定內,緊繃的39mm,還可以有這個重量數字,我個人是很配服,也應該我目前試過的厚底碳纖維板Supershoe裡,最輕的一雙。

鞋墊是黏住固定的,不過從足弓位置的邊邊往下摳,可以感覺到應該是薄式的發泡棉鞋墊。

中底是這次Plus版的更新重點,材質一樣是全掌式的FlyteFoam Blast Turbo,簡稱為FF Trubo,但改變的地方,是內在碳纖維板的形狀及擺放位置。

即然講到中底,就這一次更新版本的Sky+以及Edge+的差異,經過我在網路上交叉比對的查過一些資料後,這邊濃縮一下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可以對這兩雙鞋有個基本的認識。

Sky+及Edge+就各自的上一個版本,在中底發泡棉材質的肉量,分別是Sky+增加了4%,Edge+則是多了16%。Sky+是適合步伐大的跑者,而Sky+的設計,是將碳纖維板在中底內的擺放位置,更靠近中底的上半部,也就是更靠近跑者的腳掌。好讓步伐型的跑者,可以藉由碳板的助力,在步伐轉換的時候,產生更多的下壓力去壓縮中底發泡棉,然後在腳步轉換時,可以產生更多的回彈力推進力。

Source: https://www.believeintherun.com/asics-metaspeed-sky-and-edge-first-look/

Edge+的設定方式,則是放低碳板的位置,並且讓碳板的形狀在前掌的位置更彎曲,讓步頻型的跑著,可以維持或是有更好滾動性,同時也可以更直接的踩到FF Turbo中底發泡棉,產生更多的下壓力,讓中底有更多的壓縮,結合下方的碳纖維板後,產生更多的回彈。

簡單的說,就是把兩種不同類型跑者,在跑步時的步伐特性,藉由不同碳纖維板的設定,讓跑者可以在維持原本的跑步方式的同時,又能更有效率的運用碳纖維板加上中底Flytefoam Blast Turbo的高回彈效能,來產生更多的推進力。

這雙Metaspeed Edge+的鞋底高度,前掌是31mm,後跟是39mm,掌跟差是8mm。

再來是大底,設定是維持與之前的版本一樣,材質是ASICSGRIP橡膠大底,抓地力很好,雖然看起來薄薄的,但之前的版本經過不少國外鞋測員比較長距離的測試結果,耐用度非常的好。

接著來聊一下,我穿它跑過兩次,累積12多公里的初試心得

其實我第一次穿這雙鞋跑的時候,只覺得很好上腳,跑起來也很輕鬆,直覺還蠻喜歡這雙鞋的。但想了想,總感覺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我回家後,一直在琢磨到底是哪裡讓我有這個感覺。後來我想通了,因為我好像不小心先幫這雙鞋給預設了立場,我預設因它是雙厚底的Supershoe頂款競速碳板鞋,所以它應該是很有個性的,像我這檨的後段班跑者,應該是會需要做些迎合它的調整,才能比較順利的找到它適合的跑步方式,像是步頻,或者是我常說的踩踏的甜蜜點。但我發現這雙對我來說,我並不需要做太多的調整,最多就是改成中前掌落地的姿勢,只要這樣,就可以順利跑起來,而且沒有太多的違合感。我想我一開始所感覺到缺少的,應該是一種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又或者是掙扎的過渡期吧。但是,這不就是一雙跑鞋,最該呈現給跑者的樣貌嗎?當然,也有可能是這雙Metaspeed Edge+剛好很適合我也不一定,但我確實是覺得這雙真的比較沒有我心中競速碳板鞋,會讓我感受到的眉眉角角,比較沒有特別需要去迎合它的地方。

FF Turbo中底踩起來,會從腳底傳遞上來超級跑鞋才會獨有的碳纖維腳感,但不是難以控制或是無法駕馭的那種。鞋子本體的重量很輕,所以調整步伐上非常輕鬆,幾乎可以說是想怎麼踩就怎麼踩,或是用怎麼樣的頻率去踏步,都十分隨心所欲。不過,可以輕易做到這一些表現,我覺得跟中底的特性有著很大的關係。FF Turbo中底結合碳纖維板後所帶來的腳感很棒,沒什麼好挑剔的。密實中帶著Q彈,腳踩下去時,是可以感覺到,厚厚的中底開始收縮,但是收縮的行程不會很長,也因為這樣,這中底提供給我一個明確且清楚的作動回饋,沒有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感,穩定性很好。在腳步變換,後腳要提起往前推蹬時,馬上會感受到很確切的回彈推進力。

鞋頭向上收的設定,讓我原本以為多少要花點時間去習慣身體重心前傾的比例,讓步伐的幅度落在我想要的距離。結果意外的,步頻很好調整,抓到節奏後,維持住想要的步伐頻率比想像中的要輕鬆許多。

,雖然中底非常厚實,但路感還算清楚,不至少於會感覺到太模糊。加速提速,維持速度,反應都十分迅速,都是明顯是高於日常訓練鞋之上的表現。不過我覺得這雙鞋有個讓我比較意外的地方,就是我拿它來跑輕鬆跑左右的配速,居然也不會勉強,當然也不是說它就很適合這樣的配速,只是這對我來,慢速能有這樣穩定步伐的表現,確實是有點不在預期之中。

不過還是要說,平心而論,如果我們把鞋子分成三等份,這雙雖然整體的穩定性很好,但還是比較集中在鞋子的中段及前段。因為這雙的後跟位置的碳纖維的形狀是收的比較中間,靠後跟兩側的位置並沒有碳板的配置,所以踩起來相對於鞋子中前段,後段會顯的非常的軟。所以如果你是後跟著地型的,或是足弓側到後跟需要更強支撐穩定的扁平足低足弓比較嚴重的朋友,就不太適合這雙跑鞋。但如果上述的類型的朋友,然後是全掌或中前掌的跑姿的話,就算是輕度或中度扁平足的朋友,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適用的範圍,全馬半馬,10K競速,它都能有很好的發揮,拿來當速度跑節奏跑或更快一點配速的訓練,也是十分適合。

適用的跑者,扣除我剛剛提到的不適合的跑者類型,如果你是硬底子的全馬常客,或是已經有不錯的肌力及比賽經驗,步頻180上下且輸出穩定,想嘗試頂規的厚底碳纖維板競速鞋的朋友,這雙的穩定性,及親合力,我認為應該可以有效降低或縮短一開始的適應過渡期。

扁平足及低足弓的推薦度,滿分5顆星,這雙我給它3.1顆星。

-(完)-

#asics #討厭跑步的那一個 #良心shoetuber #chengreaction_run #不專業就是我的專業 #matespeed #metaspeededge

YT:https://www.youtube.com/c/Chengreactio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engreaction_run/

音樂平台 Epidemic Sound https://share.epidemicsound.com/n9yoq2

Enjoy this post?

Buy Chengreaction a beer

More from Cheng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