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最後的副王威猜參

暹羅最後的副王威猜參

Sep 05, 2022

暹羅王朝(今泰國)的最後一任副王威猜参(Wichaichan),為五世王朱拉隆功的堂兄。副王(Uparat)顧名思義就是權力僅次於國王的第二實權者,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都有類似的職權,但權力多寡和親屬關係則不甚相同。

暹羅的副王制度,源自大城王朝(Ayutthaya)藩屬素可泰(Sukhothai)王位被大城王朝所直接掌握之時,白象王(Borommatrailokkanat,拉梅萱王子)繼承大城即暹羅國王並統一兩國後,暹羅的副王往往就同為素可泰國王。16世紀末,纳黎萱大帝(Naresuan)將素可泰併入大城王朝,但副王一職得以延續,往往是國王將自己的兄弟或子嗣委為副王。17世紀末,前宮之主(Wang-Na,副王宮邸)的頭銜正式確立,權力也開始晉升至僅次於國王的第二把交椅,雖非實際繼承人,卻有著被國王信賴和輔佐者的強大勢力。

拉達那哥欣(Rattanakosin,即卻克里Chakri王朝)王朝繼大城和吞武里王朝後成立,國王與副王的關係仍舊十分密切。四世王蒙固(Mongkut)統治時(1851-1868)甚至將十分信任的幼弟賓告(Pinklao,也是其推動西化改革時的得力助手)提拔至共治的至高地位。兩者相繼逝世後,副王的權勢之大最終成為了宮廷內鬥的主要導因。

1868年,年僅十五歲的五世王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繼位為王,副王一職自兩年前賓告逝世時,已由其長子、年長國王十五歲的威猜參所繼承。惟據說當時四世王未駕崩前,基於太子尚幼小和各種擔憂等,或許也受西方法定繼承人概念所致,不願再另立副王。即使後來威猜參順利繼位,也只是前宮王子而非先前所欽定的前宮之主,惟威猜參卻也仍舊繼承了前宮的海軍司令職,以及龐大的私人軍隊。朱拉隆功登基之時,威猜參在大臣的支持下也轉正為副王。於是,宮廷內鬥很快地在國王與副王之間展開。一般而言是,年輕的國王朱拉隆功主張西化和收復王權,並積極改革中央行政機構,架空了貴族的權力,使得威猜參和貴族勢力開始集結反撲。

宮鬥升溫至1874年底爆發了「前宮危機」,威猜参認為是國王意圖借縱火攻入前宮,於是逃入英國大使館尋求庇護,一度維持數月僵局,最後由當初讚成擁立威猜參為副王的前國防大臣兼攝政索里亚翁( Sri Suriwongse)請出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Andrew Clarke)調停。在英方決定支持國王,並在克拉克的勸降下,威猜参被迫服從和退隱,才就此結束了這場政治與外交危機。

朱拉隆功顧及親情,除卸除副王大權和前宮武裝,仍允許威猜參持續居住於前宮,並保留部分財產和一些武器。副王制度在威猜參於1885年逝世後,為了杜絕內部鬥爭的後患,正式為朱拉隆功王所廢除,以王儲取而代之,結束了幾百年的權力分治傳統。

其實說威猜參是頑固的保守派也不盡然,下圖便是其身著西式海軍戎裝的裝扮。威猜參和其父,甚至叔父四世王和堂弟五世王一樣,在西洋文化熏陶下,都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顯然這不是東亞歷史那種一貫尊王或攘夷的手段,更非單純的王權鬥爭。

就跟當時東方多國正面臨西力東漸時的陣痛期那樣,無論是全盤西化或否等,在激蕩下都將難免陷入一場場權力爭鬥中,繼而從震蕩中湧現出勝者,以及其所象征的新制度。

而且,威猜參之父賓告擔任副王時,據當時英國駐暹羅公使寶寧(John Bowring)的記載,副王擁有多達2千人的私人軍隊,以及掌控數艘現代化的蒸汽式軍艦。西化結合傳統王權,無疑繼而強化了副王的勢力,自然也對的國王造成嚴重威脅,也正因為西化的影響,讓國王抓住了時機,將副王的權勢從最盛降至低點並繼而廢除。

Enjoy this post?

Buy 陳勇健 YJ Tan a coffee

More from 陳勇健 YJ Tan